曾認真關心過自己的經期、非經期陰道分泌物嗎?許多民眾都知道,若在非經期出現不正常的出血症狀,為了謹慎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然而專家表示,不是只有「流血才算出血」,若分泌物不正常恐是子宮內膜癌的徵兆。
子宮內膜癌以月經、出血不規則為最明顯徵兆
「ETtoday」曾報導,有名52歲婦人發現子宮不正常出血,本以為是更年期所致,因此僅服用診所開立的止血、荷爾蒙藥物,不料因日漸嚴重至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已罹患子宮內膜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也曾分享案例指出,有33歲患者因月經常期不規則、量也不多因此不以為意,近來卻出現突然一個月來兩次、經血量大增等狀況,才發現已罹患子宮內膜癌肉瘤,因此需要切除子宮保命。因此提醒民眾,若留意身體出現以下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務必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不是只有流血才算出血,咖啡色分泌物也要提高警覺
雖然異常出血為常見明顯症狀,然而並非只有流血才算「出血」,民眾若發現私密處出現咖啡色分泌物也不可不管。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軒於社群分享個案指出,子宮內膜癌由於會有非經期出血狀況,因此容易診斷與發現,往往發現後也都是第一期。
然而卻有一名子宮內膜癌患者受診時表示沒有非經期異常出血,由於鮮少個案毫無症狀,經詳細問診後來發現,這名患者在非月經期也會有一點點咖啡色的分泌物,且持續快一年。
蘇軒醫師指出,一般要較嚴重病症才會以量多表現,這類咖啡色分泌物也可以算是非經期出血。若月經出現異狀,建議盡早就醫評估,而其他非經期出血還包括:
不是年輕人就不用警覺癌症!下一頁看看哪些人最要留意子宮內膜癌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統計以及林新醫院衛教資料,子宮內膜癌每年新增的病患人數在2007~2016這近10年間發生率增加一倍、20年間上升幾乎3倍。而子宮內膜癌的好發年齡為40歲~70歲,並以55歲為巔峰。現代生活飲食西化,過多的油脂與熱量就容易導致雌激素長期偏高,造成排卵障礙,長久下來恐導致子宮膜日漸增厚、病變,就會提升患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40~70歲女性才須留意月經異常,綜合婦產科醫師吳文綺與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彥廷的受訪資料,台灣子宮內膜癌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雖然該症好發年齡層為50歲以上,但近來也曾有38歲已有生育的女性的患病個案。
春藥 增大丸 威爾鋼VIAGRA 瑪卡粉包 增大軟膏 持久液 樂威莊 LEVIRA 金蒼蠅淫蕩水
日本藤素購買 美國黑金購買 樂威莊效果 樂威莊代購 LOVE JUICE 美國GHB
此外,根據林新醫院衛教資料,有3族群更要小心。婦幼副院長何師竹醫師受訪表示,年長未婚女性更要注意,這類族群常將異常出血解釋為更年期症狀而延遲就醫;其次,40歲以下有長期排卵障礙的民眾也要小心,通常特徵為肥胖、BMI指數大於30、體重在70kg以上者。
除此之外,由於孕期和產後哺乳期的內分泌狀況對內膜有保護作用,因此未經生育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更高。若屬於上述民眾類別,當分泌物出現異常時更要提高警覺。
蘇軒醫師為文表示,子宮內膜癌從正常狀況到癌症需要數月至數年光陰,且早期即有症狀,可透過定期檢查發現;而卵巢癌作為另一婦科常見癌症,則雖發展無聲無息,但仍可透過定期健檢超音波發現。因此民眾別忘了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