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概念釐清:以科學實證的研究基礎而言,透過全面生活形態的調整,包含減重、增加運動量以及調整飲食型態,不論是對「外源性」或「內生性」膽固醇的改善,都是有正面幫助的。但如果我們只把重點集中在「減少飲食攝取的膽固醇」,效果極其有限。
那到底要 怎麼吃,才能降低膽固醇呢?
事實上,飲食來源眾多,每種飲食的成分與生理、生化之間都存在複雜的交互作用。因此,在科學實證的原則下,我們必須透過充足的科學研究建立理論基礎,再從觀察性實驗、動物實驗、流行病學調查、文獻回顧、文獻整合分析等逐一找出答案。目前,多數營養專家的共識是,要真正降低膽固醇,不能只靠單一的營養素或成分,需運用多種營養素及食物成分,調整整體的飲食型態(Dietary Pattern),才是比較理想、有科學實證支持的基礎。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與美國心臟病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於2013年發表「降低心血管疾病之生活調整指引」,再次強調「適當減重」、「增加體能活動」及「飲食型態的修正」三大原則,才能真正控制頑強的膽固醇。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壞的膽固醇)是第一優先目標,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來說,理想目標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小於100毫克/每100 c.c. (dL),對於一般健康成人(血糖正常、非代謝症候群者、沒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而言,理想目標則是小於160毫克/每100 c.c. (dL)。
對於過重、肥胖的朋友來說,「適當減重」確實有助於改善血膽固醇。早在1992年,美國科學家Dattilo及Kris-Etherton以「文獻統整後設分析」(Meta-analysis)就證明了這一點。
偉哥藥吧 威而剛 犀利士 必利勁 必利吉 樂威壯西地那非 他達拉非 伐地那非 阿瓦那非 達泊西汀
該研究針對1951~1989年,蒐集70篇有關減重與血脂改變的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顯示,每降低1公斤體重,「血中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可預期降低2毫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預期降低0.7毫克;「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TG)則可預期降低1.3毫克。這一篇研究成果在90年代早期,為體重控制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關係,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科學實證。
除此之外, 若能配合增加日常生活的體能活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效益更明顯。但或許你會納悶,運動要每週幾次、每次多久、內容為何,才能真正幫助降低膽固醇呢?研究顯示,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就是理想的方式。如慢跑、快走、騎腳踏車、有氧舞蹈、有氧拳擊,一般健身房常見的運動設備,如踏步機、滑輪機等均屬之。
至於要如何評估運動強度?一般會用運動時「每分鐘的最大心跳速率」(Maximal heart rate, HR max)50~80%表示。依「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建議,簡單的計算公式是「220-(真實年齡)=最大心跳速率」。例如一位40歲女子進行有氧運動,教練建議她「最大心跳速率」最好在70~80%之間。
220-40(該女子的年齡)=180,180乘上70~80%,所以當每分鐘心跳速率在126~144之間,就是很好的中強度運動。坊間有些簡易式測量工具,可以作為方便評估的參考依據。
美國科學家Dunn等人,在1997年針對235位靜態生活的成人進行為期6個月的有氧運動課程,每週3次,每次20~60分鐘,其「最大心跳速率」為50~85%。結果顯示,研究結束後,成人「血中總膽固醇」平均降低12毫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平均降低8毫克。
英國科學家Mann等人在2014年進行一項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針對13篇研究報告中16~235位不等的成人,分析了不同強度的有氧及阻力運動對於改善血膽固醇的影響。
作者最後結論是,針對血脂異常成人,如高膽固醇血症(大於240毫克),建議每週5次,每次超過3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其「最大心跳速率」在70-80%之間,可預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約8毫克,規律運動預期增加3毫克範圍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抵銷了LDL-C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此,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特別是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將更能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上述提到的「適當減重」及「規律運動」兩大原則之外,飲食型態也不能忽略。
基於過去廣大科學研究的支持,若要改善「外源性」及「內生性」膽固醇,我們應該著重在「多樣化的飲食型態」。依美國心臟協會(AHA)與美國心臟病協會(ACC)於2013年提出 改善高膽固醇之八大飲食原則
:
依據以上的飲食原則,落實於日常飲食,我們可以攝取對心血管有利的「正面營養素」如維他命類(維他命B1、維他命B6、維他命C、葉酸、維他命B12等)、礦物質類(鈣、鉀、鎂、鋅、銅等)、膳食纖維(包含水溶性及非水溶性)。